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,也是最好的營養(yǎng)劑,、清醒劑,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《共產(chǎn)黨宣言》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時指出:“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,,結合學習黨史,、新中國史,、改革開放史,、社會主義發(fā)展史,,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,,在奮發(fā)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,。”加強“四史”教育,是在“拔節(jié)孕穗期”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??圩拥膬?nèi)在要求,,要針對青年學生群體特點,講求方式方法,,做好結合文章,。
說理與說事相結合。知史明志,,知史明理,。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黨史,、新中國史、改革開放史,、社會主義發(fā)展史,,就是要使廣大學生從這些波瀾壯闊的歷史演變和發(fā)展進程中,學會用歷史的思維把握歷史規(guī)律和歷史趨勢,,弄清楚,、理解透中國共產(chǎn)黨為什么“能”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“行”,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“好”的基本道理,,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,、價值觀,。同時,加強歷史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用道理說明道理,,用理論證明理論,,而是要更多地使用豐富生動的歷史事實、歷史事件,,面向大學生講活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故事,、新中國的故事、改革開放的故事,、社會主義發(fā)展的故事,,用數(shù)據(jù)說話,讓成就發(fā)聲,,以事實佐證,,特別是要結合中華民族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,,建立正確的歷史認知與歷史邏輯,。
守正與明辨相結合。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,,首先要做到“守正”,。“四史”教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教學活動,具有鮮明的政治性,,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,。方向就是旗幟,只有方向正確了,,才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黨的歷史發(fā)展主線,,分清主流和支流、現(xiàn)象與本質(zhì)。從根本上講,,大學生歷史觀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,,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、觀點,、方法來觀察和分析問題。與“守正”相對的,,就是要引導大學生在學習“四史”的過程中樹立是非觀念,,自覺與非馬克思主義、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作斗爭,。當代大學生深受全球化,、信息化和社會轉型的影響,置身于形形色色思想文化交流,、交融,、交鋒的場域之中。因此,,我們的歷史觀教育,,要增強針對性,幫助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多元多樣文化沖擊中建立正確價值判斷,、增強理性辨別能力,。
入腦與入行相結合。歷史觀是世界觀,、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體現(xiàn),。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,其指向就在于幫助他們在靈魂深處樹牢共產(chǎn)主義的遠大理想,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,,從內(nèi)心深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、理論自信,、制度自信,、文化自信,聽黨話,、跟黨走,,不斷增強政治認同、思想認同,、理論認同,、情感認同。與此同時,,更要引導大學生把“知史愛黨,、知史愛國”轉化為實際行動。青年興則國家興,青年強則國家強,。青年一代有理想,、有本領、有擔當,,國家就有前途,,民族就有希望。歷史是人民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,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洪流中,,這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接近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。我們要通過思想引領和實踐引導,,增強青年大學生的家國情懷,、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,引導他們把個人奮斗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機結合起來,,把自己的志向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(lián)系起來,,勇當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、開拓者,、奉獻者,,真正成為中國美好未來的創(chuàng)造者。